生活中,你是否有時會覺得,別人可以的我卻做不到?即使有人跟你分享可以怎麼做,但還是覺得自己離得很遠甚至不屬於自己,就連開心快樂,好像也很難擁有...或許你已經可能讓自己學習並習慣了無助感。
以下內容摘錄於維基百科
習得無助感的理論,最早於1975年由賓州大學心理系的教授馬丁·賽里格曼所完成的實驗。他使用了三隻狗與鞍具行為來做為習得無助感的試驗。第一隻狗簡單的被加上鞍具,隨後被解下。第二隻狗被加上鞍具之後,接受短暫但有痛感的電擊,狗可以經由碰觸槓桿來停止電擊。第三隻狗與第二隻狗並排,並也接受同樣的電擊測試,牠前面也有槓桿,唯一不同的是槓桿沒有停止電擊的作用。
在實驗結束後,第一隻與第二隻狗都迅速的恢復原先的狀態,但第三隻狗則被診斷出有臨床慢性消沉症狀,也就是憂鬱症。另外一個較小規模的試驗是將兩組狗放在吊床當中,第一組狗被輕微電流電擊,但牠們能夠停止電流,另一組狗而則不行,當這個吊床實驗做完之後,再將這兩組狗放到一個有障礙物的屋子,第一組狗在屋子中遭受電擊時,會跳過障礙物逃走,第二組狗在遭受電擊時,則不嘗試逃走,只會躺在原地不動,儘管第二組的狗看到第一組的逃走範例,也知道自己能逃走,但他們並沒有嘗試。在其他實驗當中,還用了不同的動物,結果都非常相似,這就是習得無助感。
造成習得無助感最主要的原因,是心理上認為自己無法控制某件事情,進而產生了消極的行為。